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訊 按照《中信鈮鋼科技發展獎獎勵條例》及其實施細則和評審辦法,中信鈮鋼技術進步獎獎勵委員會對2017年國內鋼鐵企業及其研究院所申報的22項科研項目進行嚴格評審,最終有10項成果榮獲2015年~2016年度中信鈮鋼技術進步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優秀獎3項。(評選結果詳見表1)
自1996年設立中信鈮鋼技術進步獎(原中信鈮鋼發展獎)以來,中信鈮鋼技術進步獎影響力逐步提高。2008年,該獎項被納入中信鈮鋼科技發展獎,屬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系列中社會力量設立的科學技術獎勵,其規范性和影響力進一步提高。截至2017年,國內共有67個項目獲得這一獎項,這對我國鋼鐵工業結構調整及下游制造行業的更新換代起到了推動作用。
自2017年4月份啟動2015年~2016年度評獎工作以來,截至當年7月底,獎勵委員會共收到國內申報項目22項,其內容涵蓋了汽車、管線、工程結構和不銹鋼領域近兩年來的最新進展情況。例如,首鋼及下游單位針對大型水電站研發的壁厚達到150毫米規格的高強韌厚板,解決了厚板的焊接技術難題;寶武集團武鋼研究院及用戶開發的1500兆帕熱成形鋼;寶雞石油鋼管與首鋼和太鋼針對中俄東線聯合開發的厚壁21.4毫米規格X80卷板和螺旋埋弧焊管,突破了西氣東輸二線18.4毫米極限規格;超大集裝箱船用鋼實現了國產化和極地船用鋼等的實際應用;等等。此外,針對鋼鐵行業“高強、減重和綠色”發展趨勢推出的商用車排氣系統用經濟型不銹鋼項目、輕量化掛車輕量化項目,以及采用鈮釩金屬復合生產HRB600抗震鋼筋項目等,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本屆申報項目的另一大特點是突出了產學研用一體化合作模式。在此基礎上,中信金屬有限公司將秉承中信微合金化技術中心成立的宗旨,繼續搭建鈮微合金化技術和含鈮鋼的技術合作平臺,推動鋼鐵及下游行業的發展。